查看原文
其他

世卫公布「阿斯巴甜」可能致癌,无糖饮料还能放心喝吗?

生命时报微信 生命时报 2023-07-17


7月14日,全世界最常见的甜味剂之一——阿斯巴甜,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第2B组)”。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卫组织和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发布了阿斯巴甜对健康的影响评估报告,联合专家委员会同时重申了其每日允许摄入量。

哪些食物里含有阿斯巴甜?以后还能放心吃吗?《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为你解读。


「阿斯巴甜」到底是什么?


阿斯巴甜是一种人造(化学)甜味剂,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泛用于各种食品和饮料制品:

包括无糖可乐、无糖雪碧、无糖口香糖、明胶、冰淇淋、酸奶等乳制品、早餐麦片、牙膏、以及止咳药水和维生素咀嚼片等。

阿斯巴甜热量较低,但甜度达到蔗糖的约200倍,因而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的非营养性人工甜味剂之一。

经过审查现有的科学文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联合专家委员会评估都指出癌症(和其他健康影响)方面的现有证据存在局限性。

对阿斯巴甜的评估表明,虽然就通常使用剂量来说,安全性不是主要问题,但对已经描述的潜在影响,还需要通过更多、更好的研究来调查。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世卫组织将继续对新的证据进行监测,并鼓励独立研究小组进一步研究阿斯巴甜暴露与消费者健康影响之间的潜在联系。


致癌物分级曾引发多次争议


癌物等级≠致癌强度,而是说致癌物证据等级的高低。

1类致癌物:明确可以致癌

2A类致癌物:很可能对人致癌

2B类致癌物:可能对人致癌

3类致癌物:目前尚无法确定能否致癌

阿斯巴甜所在的证据强度分类第2B组,是致癌物四个级别中的第三高级别,通常适用于两种情况之一:


即具有有限但不令人信服的人类癌症证据,或具有令人信服的实验动物癌症证据,但不能同时用于这两种情况。

同类别物质目前还有机动车尾气、传统亚洲腌菜、手机辐射等。

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实际上,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给致癌物分级上,曾引发过不止一次争议。


例如此前就因为将红肉列为2A类致癌物(即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将手机辐射列为2B类致癌物(对动物致癌性证据也不充分)等,被诸多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抨击。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介绍,阿斯巴甜进入人类食品应用的历史已近50年,关于其是否有潜在致癌性也早已被争论了很多次。

很多健康组织和监管机构也做过大量评估和研究,如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都对阿斯巴甜进行了广泛的评估和研究,认为除了苯丙酮尿症患者,普通人群在合理范围内食用是安全的,并不会致癌。

含阿斯巴甜的食物还能吃吗?


根据联合专家委员会的结论,所评估的数据表明:没有充分理由改变以往确定的阿斯巴甜每公斤体重0~40毫克这一每日允许摄入量。因此委员会重申,人们可在此每日限量内放心食用。

  //  

例如,一罐节食饮料中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


那么,在没有摄入其他来源食物的情况下,一位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要饮用至少9~14罐该饮料,才可能会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没有临床证据或明确危险剂量的情况下,并不影响实质的食品生产。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的致癌物,确实可能会引起消费者顾虑,也可能迫使食品生产商重新制定配方,更换替代品。

不过,当前阿斯巴甜的替代品有很多,如罗汉果甜味剂等,对世界范围内的食品饮料格局不会有太大影响。


今后消费者该如何面对此类食物?

正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表的看法:

从个体层面上来说,对一种食物的健康评估,不仅是个科学证据的问题,也是个瞬间愉悦和长期风险之间的平衡问题。

甜食和甜饮料不是洪水猛兽,但它们只是生活中偶尔的愉悦体验,不应当成为每日的必备食物。日常应当主要从水果、水果干等食物中获得甜味享受,并学会从更多的天然风味中来获得多样化的味觉享受。▲

本期编辑:徐梦莲

右下角点个在看再走👇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电话垂询转载咨询:010-65363791业务合作:010-65363765

喜欢,就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